星期五, 8月 08, 2014

Learning takes place when students start asking why



在教學社團內, 有老師分享課堂內活動的成果--小組學習/圖表、回饋和參與;的確, 學習的動力, 除了<好奇心>之外, 可以自由參與..容許個別創造....最後有成果(成長)和同儕的認可....後四項也都是促進學習和成長的正面因子....

教學現場的觀察: <學生的主動努力>

以紙筆測驗成績為主的入學方式, 家長求好心切的要求, 和教學現場的100% 計分壓力...讓上課的教師, 倍感壓力;但是, 學生的求學態度, 並沒有相對的增強....Learning takes place when students start asking why. 那滿滿的課表, 沒有空間/時間讓學生主動探索, 多的是單向式的教, 缺的是強烈求學的渴望......為什麼在國高中塞這麼多, 滅了學習之火, 讓學生到大學教室睡覺?

教育政策有美麗的口號, 卻不願有效調整課綱....要學外國的桌遊探索, 卻不願放掉厚厚的考卷? 在教學現場, 這口號和現實的矛盾衝突, 結果是什麼? 被進度要求的教師, 被迫放掉跟不上的; 補習班的卷子/講義, 成了學生應付分數的利器; 沒有空間和時間思考的學生, 就算能在考卷中勝出, 也袛是被"制度化"的機器人...口號裏的自由創新, 並沒有好制度在後面配合....教室裏仍不見主動學習的談論和火焰...... Learning takes place when students start asking why.

圖片來源: http://gfcci00.blogspot.tw/2013/01/blog-post_7667.html

ps. 記得曾在那兒讀過, 日本學校, 在升學輔導上, 除了人格特質分析之外, 尚有很明確"未來學校"的預測.....學生和家長, 在一、二年級的段考成績資料上,會被告知<成長預測> <強弱項分析> <未來就讀學校預測>...這也間接告知學生/家長, 學習的責任...在學生的主動努力和家長的支持.....

沒有留言: